经济理论与经济热点

  •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影响——基于五大发展新理念的理论与实证

    张亚斌;赵景峰;

    通过建立"五大发展新理念—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逻辑与实证分析框架,构建一套系统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测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并基于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影响。研究表明:除协调发展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中稳步上升态势;各地区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差异非常显著;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综合及方面指数在不同程度上对实现全面小康战略具有显著正向效应,经济增长率、互联网普及率和人力资本水平同样呈现显著促进作用,人口增长率呈现显著负向效应。因此,基于五大发展新理念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成为系统破解当前发展困境的根本路径和实现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逻辑必然。

    2017年03期 v.28;No.165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产业政策如何推动产业增长——财政手段效应及信息和竞争的调节作用

    宋凌云;王贤彬;

    产业政策是各级政府推动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理论演绎表明,财政手段能够通过资源补充机制和资源重置机制改变产业间和产业内资源配置,进而有效推动重点产业增长;政府信息完备性和产业竞争充分性对财政手段的资源配置效应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证明了:财政手段产生了显著的资源补充效应与资源重置效应;政府信息完备性对财政手段的资源配置效应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财政手段在信息完备程度较高的重点支柱产业和重点传统产业中具有显著的资源配置效应,在信息完备程度低的重点新兴产业中没有正向效应;产业竞争充分性对财政手段的资源配置效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竞争程度越高,财政手段的资源配置效应越显著。

    2017年03期 v.28;No.165 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高速公路发展对于新企业选址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的证据

    林善浪;叶炜;王娜;

    以中国现有所有高速公路的基本数据为样本,结合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研究高速公路发展对于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高速公路的发展对企业选址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地区来看,高速公路发展对于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企业选址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内陆地区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分行业看,高速公路建设对原材料导向型企业的选址促进作用最强,市场导向型企业次之,流动型较强的产业对于高速公路的依赖程度较弱,对内陆地区流动型产业甚至没有显著影响。

    2017年03期 v.28;No.165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三农与合作经济

  • 农户正规信贷交易成本配给识别及其影响因素——来自浙江省和黑龙江省466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

    彭澎;吕开宇;

    以信贷配给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依据浙江和黑龙江两省466份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的正规信贷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14%的农户受到了交易成本配给。对于这部分农户来说,相比于社会资本,与银行的高强度关系以及当地金融服务供给的高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面临交易成本配给的概率。这是因为,较高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农户贷款的交易成本,还能强化其对于正规金融的正确认知,而稳固的银农关系则可以通过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来提高农户主动申请贷款的意愿。

    2017年03期 v.28;No.165 3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金融研究

  •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与离在岸人民币汇差的动态相关性研究

    邢雅菲;

    在剖析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离在岸人民币汇差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12年9月24日至2016年10月25日的离在岸人民币即、远期汇率,以及美国VIX指数和德国VDAX指数数据,通过构建DCC-GARCH和VEC模型对国际金融市场和离在岸即、远期汇差进行长短期动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市场和离在岸人民币即、远期汇差变动有一定的动态相关性,811汇改前、后这种相关性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论长期里还是短期内,离在岸即期汇差和远期汇差的相关性都更强。为此,当前应稳步实行汇率"双轨制",加强对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的监测,进一步寻求离在岸市场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7年03期 v.28;No.165 5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基于中美对比视角的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研究

    何启志;张旭阳;周峰;

    新常态下,影子银行风险不断累积,为探究中国影子银行发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应该采取的策略,以中美两国影子银行对比为主线,基于金融市场发展演进的历史与规律,对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运作效果、主要缺陷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别以融资为主导及以证券化为中心的中美影子银行体系都存在着诸多优缺点;在借鉴与反思的基础上,应不断完善相关市场条件,规范影子银行运作细则,并逐步引导一部分高资质影子银行向证券化方向过渡,一方面提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匹配程度,另一方面利用各类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的信用支持缓解债务压力。

    2017年03期 v.28;No.165 6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公共经济与管理

  • 社会公平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

    赵建国;于晓宇;

    基于CGSS 2010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从收入公平感知、阶级不平等感知、社会公平感知和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公平对待四个维度对社会公平与政府信任的关系以及社会公平对不同层级政府信任的差异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政府信任存在"央强地弱"差序格局,但社会公平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呈现出"央弱地强"格局;收入公平感知与社会公平感知的增加能够显著提升政府信任,阶级不平等感知的增加会显著降低政府信任,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公平对待对地方政府信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中央政府的影响并不显著。改善经济政治等多领域的不公平状态,增强公民的公平感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有利于缓解政府信任危机。

    2017年03期 v.28;No.165 76-8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经营管理

  • 企业视角的顾客价值度量与细分——基于顾客未来货币价值与非货币价值的实证研究

    董晓舟;陈信康;

    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随机概率模型来计算顾客的货币价值以及活跃概率,从而求出顾客未来货币价值的方法,同时利用顾客角色外行为对顾客的非货币价值进行测量。然后利用350名网络购物顾客的问卷调查数据证实网络顾客忠诚可以显著影响顾客的未来货币价值与非货币价值(顾客角色外行为),以及网络顾客忠诚可以使顾客价值类别发生迁移。最后,提出一套同时基于顾客未来货币价值以及非货币价值的顾客价值类别细分策略,并且对每个顾客类别组进行了详细的营销策略阐述。

    2017年03期 v.28;No.165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老字号真实性与品牌权益:自我一致性与品牌体验的作用

    徐伟;王平;宋思根;冯林燕;

    真实性是老字号长期品牌管理的新思路,研究旨在探讨老字号真实性对品牌权益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在真实性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品牌真实性、品牌体验、品牌权益和自我一致性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313位老字号消费者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层级回归结果表明:老字号真实性对品牌权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品牌体验在老字号真实性与品牌权益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消费者自我一致性程度越高,老字号真实性对品牌体验的正向影响就越弱。

    2017年03期 v.28;No.165 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绿色供应链脆弱性风险传播机制研究

    张学森;汪刘凯;李慧宗;王向前;

    围绕绿色供应链脆弱性的内涵,从绿色供应链的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和链间运行风险三个角度系统识别出绿色供应链脆弱性包含的主要风险因素。经过严格分析,制定绿色供应链脆弱性表现量表(1个维度,3个测量项)和绿色供应链脆弱性风险因素量表(15个维度,27个测量项)。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迭代、修正、检验,最终构建出绿色供应链脆弱性风险因素的14条传导路径。

    2017年03期 v.28;No.165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书评

  • 《财贸研究》重点选题指南

    <正>1.经济体制改革与宏观经济运行2.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3.精准扶贫与三农问题4.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5.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6.流通创新与流通体制改革7.智慧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8.外贸升级与完善对外开放9.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10.宏观金融与体制改革11.微观金融与市场创新12.财税制度改革与创新13.社会保障改革与创新14.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15.审计与内部控制16.会计信息与企业价值17.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18.创新创业与企业成长19.企业战略与营销20.品牌与消费者行为

    2017年03期 v.28;No.16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 欢迎订阅财贸研究

    <正>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财贸研究》创刊于1980年,是由安徽财经大学主办的一份面向国内外读者的综合性经济理论刊物,目前已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期刊,得到学术界知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先后获得国内各大权威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认可,并被许多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和资料室所收藏,刊发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

    2017年03期 v.28;No.16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 《财贸研究》投稿须知

    <正>一、题材要求1.选题要新,与时俱进。突出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重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现实针对性。2.内容要新,找准切入点。题材符合本刊覆盖范围,突出新理念、新视角、新架构、新观点,具有原创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一般知识性的描述,拒绝常识性的东西(包括意义、作用、特点等),力戒教科书化和空泛议论。

    2017年03期 v.28;No.165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 下载本期数据